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大帝修仙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司马故里

第一百三十二章 司马故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自临晋渡黄河,攻下河内地,俘虏殷王司马卬,置其地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56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汉以其地为郡,司马卬子孙遂以河内郡为家。自昂八世孙。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懿是司马昂的十三世孙,家中历代为官。

可见这河内司马家也是这世上一等一的门阀士族。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因此这司马炎对其祖上是甚感自傲。魏晋时期是门阀士族最兴盛时期,这司马氏只所以能得到如此多的上品士族的支持,和其出身也不无关系。

这司马遹贵为皇储,大晋太子,因此自小就对其祖籍,祖先郡望等事迹熟知。因此林易方能知道得如此清楚。

司马懿,字仲达,就出生在这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朝廷正史上对这位“高祖” 奇策善谋,辅政平乱,三朝托孤重臣,借吴刀杀关羽,用巧计困诸葛,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除曹爽于须臾,去世辞封等事迹是夸上了天,林易早已是熟记于心。

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战国时河内为魏国领地,秦末司马卯被项羽封为殷王,都城在河内。汉高祖即位时设置殷国,次年改名为河内郡(今河南焦作地区),位于太行山东南与黄河以北。领县十六,温县为其一。汉武帝时,河内郡是天下闻名的养马之地。

西晋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河内郡共辖15县,郡治为野王县(今河南沁阳)。泰始二年(266年),河内郡分汲县、朝歌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6县为汲郡。

河内地区是华夏古民最早的活动地区之一,更是当今皇族司马氏的郡望所在。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司马懿为河内郡的上计掾。

温县由于居中原腹地,且据黄河津渡,战国至秦汉之际,温县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后世由于历代战乱皆遭劫难,以及黄河泛滥等原因,人口迁徏频繁,逐步衰落,渐为僻邑小县。不过此时这温县却是大晋国中鼎鼎有名的大县。作为这司马氏皇族的祖籍之地,自然是常年有无数宿卫兵把守。

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也有一说, “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

不过这司马遹虽是对这祖先的高贵血统和英勇事迹是耳熟能详,但却是第一次来到这祖籍之地。

司马姓是中国的一个上古至中古时期的大姓。司马姓氏溯源为官名。“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商朝、周朝均设有司马这一武官,后代也有沿用。但此后的一些司马却可以是文官(说明商、周之后也有文官称“司马”的)。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时期一个诸侯,是上古颛顼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孙所传。程伯休父的子孙,一部分“以官为氏”而姓了司马;一部分依照惯例“以国为氏”而姓了程。因此司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一族是一家人。司马氏的得姓,大约在两千七百余年前。司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为司马氏的得姓始祖。

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齐国等国,亦有(除程伯休父外亦有其他)公族子弟以此官职命名的。虽然这些后代没有程伯休父之后的声望大,但这说明司马姓氏也并非出自一家,皆是程伯休父之后。

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地为西魏、殷、河南三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因此这时司马卬,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