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天骄(科举) > 寒门天骄(科举) 第187节

寒门天骄(科举) 第187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萧景曜故意逗小汤包,激发小汤包的好胜心也是如此。上书房确实有着大齐最好的师资力量没错,但这一切都以太子为主。小汤包聪明归聪明,但一开始就没跟上,多打击小朋友的自信心。

好在这两年萧景曜断断续续教了小汤包许多东西。萧景曜上课,不拘泥于书本,通常是想到哪儿就给小汤包讲到哪儿,经常发散思维,讲完书本上的东西,还会给小汤包发散出各种有趣的奇闻趣事。

小汤包听得津津有味,知识不断+1+1。

再加上小汤包小小年纪就跟着萧景曜往返于京城和闵州之间,一路上亲身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眼界也随之开阔。若是单独论知识的深度,小汤包可能比不过太子,但要是论知识的广度,那小汤包就该笑眯眯地对太子说一声承让。

萧景曜现在再给小汤包把落后于太子的进度给补上来,太子都要被小汤包卷出危机感。

萧景曜又想到那三位被正宁帝圈禁的王爷,或者该叫他们庶人,据说自从正宁帝去世后,宁王和平王都老实得很。废太子那边就更安静了。废太子早亡,太子妃没有其他两位王妃的糟心事。毕竟不过是圈禁而已,还是圈禁在风景优美,占地面积不小的别院里,不管是正宁帝还是永嘉帝都没有缺他们伺候的人手,也并不拘着他们戒色。

是以这些年,宁王多了五儿四女,平王多了六女两子。据说这两人被圈禁后就一蹶不振,沉迷享乐,每日只在别院中饮酒作乐,姬妾成群,正好他们被圈,一门心思都在造人上,府里着实热闹了许多。直到后来正宁帝病逝,平王和宁王哭得不能自已,回别院守孝,收敛了许多。

如今永嘉帝想起来让他们的大儿子去上书房念书,宁王和平王纷纷心中大定。老六这是有意给孩子一条生路啊!

这时候,宁王和平王也顾不得颓废了。他们这辈子肯定是圈禁到死,但孩子有机会出去,他们这个当爹的自然欣喜万分,一时间竟对永嘉帝生出许多感激之心。再回想起自己当年对永嘉帝的嘲讽与不屑,只觉得恍然如梦。

相比起来,废太子妃对永嘉帝的感激,就是实打实的,不掺一丝水分。

照相机记忆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当初是萧景曜的同窗深受打击,现在太子也逃不过。

永嘉帝是个天赋党,太子碰上个天赋党伴读,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坑人与被坑方面,父子俩达到了微妙的能量守恒。

这一次选出来的太子伴读也不止小汤包一个。永嘉帝对太子大方得很,原本打算给太子安排两个伴读,但一看另外一个班,本就人多,再加上每人两个伴读,更加热闹,愈发显得太子这边冷冷清清。

这永嘉帝能忍?

永嘉帝当即大手一挥,决定给太子选四个伴读。

永嘉帝本来也记挂着废太子留下的妻儿。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经常翻墙跑去照顾侄子。现在自己当了皇帝,让一个侄子出来开府承袭他们这一支,也算全了他和废太子以及宁王和平王之间的兄弟情义。

这是天家私事,大臣们也不在这些小事上叨逼。谁知道这里头会有怎样的内情,万一踩到雷砰砰砰把自己炸成烟花,那多冤。

萧景曜也不担心多了些人一起在上书房念书会对小汤包造成不好的影响。

永嘉帝对太子,完全照搬正宁帝对他的那一套。别看太子还小,东宫待遇也是独一份的。哪怕同在上书房念书,因为年龄参差不齐,学业基础也良莠不齐,太子也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上课。

毋庸置疑,太子的课业是同辈人中最好的。他们也没有那个颜面让太子来迁就他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