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兵锋无形 > 第四十七章 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上)

第四十七章 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部分,多半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偏僻地带。

或在山林中开挖出各式深坑,再在坑上方构筑足以遮风挡雨的土木覆盖,筑成适宜人们居住、储藏,乃至依托抗敌的设施。

或是借助燕山山脉遍布的火山熔岩洞、石沟坎,构筑各式各样既能抵挡风寒,又能确保安全、方便生产生活的设施。

有效组织、发动起来的人民大众,其智慧与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以第一团直属队狙击队长鲁志兴的爷爷,鲁富义老人所在的鬼脸峡村为例。

先由各处村民赶在下雪之前,将山林顺着山势地貌走向,清理出防火隔离带。

这些隔离带宽约十米以上,不是借原本就光秃秃无物的山脊,就是剃光地面易燃物。

兴隆境内,甚至是几乎整个原承德府范围内,为特别勤务旅控制的山区,都照此办理。

要是登高或空中俯瞰,若隐若现的网状隔离防火带,已将山林不规则块状分割开来。

足以防炮火或是日伪为达到目的有意纵火,致使山火四处蔓延。

由于老人曾是清代新军,具备一定军事技能,被推举为四十余户人家小村的村长。

老人不负众望,选中打猎时发现的一处峡谷。

这处峡谷位于滦河上游支流深山中,沟套沟、谷套谷,草洼子、深水潭遍布。

随后又由各处村民、驻防部队,在这些不规则块状内,在合适地点初步工事构筑。

之所以说村民与驻防部队构筑的,是初步工事。

是因为他们主要负责民用设施,还有军事设施的附带部分、雏形工程。

民用部分,是指百姓用以居住与贮备、生产的部分。

尽管也有一定的自卫防御军事设施,但更多是起到隐蔽、躲避日伪的作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