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兵锋无形 > 第三十章 辽东暴风,狂!狂!狂!(上)

第三十章 辽东暴风,狂!狂!狂!(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记起“后世”曾看过鬼子文献,这年初冬的大石桥鬼子守备队,配备了两门九二步兵炮。

而人数却由于抽调加强绥远冬季作战,由原来的三百余人,减少为两个小队。

所以,密电往来,就敲定辽东这边的暴风,以大石桥这个点为突破口。

杨靖宇是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人物,稍一提点自是明白用意。

在得利寺路段爆炸声未落之际,亲自带着警卫旅手枪排,手持装着消音器的驳壳枪。

名为“站阵”,实为胁迫抗日队伍、民众自相残杀。

而且这些“部落”,均选在交通便利之处。

有所谓的“警备道”、“警备电话”,一处受袭处处来援。

抗日队伍很难在缺乏攻坚武器的情形下,快速打破这些禁锢群众的大型牢笼。

而群众就连外出打柴、挑水,都得向驻扎的日伪领取准许外出的“牌照”,难以给抗日队伍有效的支持。

摸近惊醒正紧急集合的守备队营房,一阵左右开弓噗噗响,将百余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小鬼子全撂倒。

五百余人的主力队伍,正紧张有序地布置警戒,疏导抢运武器、物资的山林队。

一列疾驰的火车,拉着汽笛自南往北汹汹而来。

“快!准备开炮!”

看到喘着粗气的火车渐渐驰近,使唤过步兵炮的原东北军少尉排长朱云明急了。

同时,小鬼子对抗联较为有效控制的区域,实行三光政策。

仅吉林东部,一年间被日伪杀害的群众,就多达十万人以上,根据地几成无人区。

想要依托中朝边境山区地带,顽强抗战的抗联第一军发展壮大,就必须打破日伪囚笼。大文学

若不是被无意中“闪了一下腰”,带着备有防空炮火、野炮、山炮的“刺猬团”,跟一军联手来回拉锯,是最好的选择。

条件不具备了,办法却是人想出来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