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明旗 > 第七十七章 流言

第七十七章 流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二人,不管哪个去,都不会出问题。这也是个极为老成的方案,可惜年轻的天子却不知为何,仍就没有答应王佐这个提议,反而坚持要御驾亲往。

和文官们的集体反对不同,武将们在御驾移至阳和口这一点上出奇的保持了一致,便是不赞成皇帝亲征的将领也没有反对,就是向来和文官们亲近的驸马井源和恭顺伯吴克忠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和文官们保持一致,其中又以成国公朱勇和大同参将郭登的声音最大,屡次在皇帝面前出声呛驳文官们。

而一向老成持国的勋贵之首英国公张辅这一次也难得的没有和文官们达成一致,虽然他没有同成国公朱勇一样直接和文官们正面掐对,但他的沉默却足以告诉皇帝他的态度。

大同,阳和口,十五万大军密密麻麻驻于山口之下,声势惊人之下却难掩军心动摇之势。

两日来,恳请御驾班师回京的官员在御帐外跪了一拨又一拨,可是得到的答复却都是不允。

在御驾初至大同时,如此场景便每日都在上演着,此时却越演越烈,几乎所有的随军文官都参与进了跪请御驾班师的行列之中,甚至已经有武官也参与其中。

御驾是6日到的大同,7日便传下旨意,全军由大同开拨至阳和口,伺机寻求也先主力决战。旨意一下,随军文官便一片反对声。

大学士曹鼐、张益、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刑部侍郎丁铉、工部侍郎王永和、右副都御史邓棨是此次随军文臣中的翘楚者,也是大明朝堂的中坚力量,更是反对此次皇帝亲征的主要力量。

其中右副都御史邓棨更是在大军刚出居庸关时便上疏请求皇帝返京,尔后在大军至宣府、至大同时,又再次上章请皇帝班师,但三次请求均未被正统帝理会。

大军未到大同时,阳和口兵败的消息一直被王振刻意封锁,直到大同参将郭登亲自来报讯后,文官们方知阳和口兵败之事,因此对王振封锁消息恨之入骨,因为若是提前几日知道阳和口兵败,文官们便有足够理由劝说皇帝班师,哪里会让御驾再到大同来。

本以为御驾到了大同,又不见也先踪迹,皇帝肯定要班师回京,哪想这才一天,御驾竟然又要离大同到阳和口去,这让忍气吞声的文官们再也无法忍受,他们纷纷进言正统皇帝,强烈反对大军移驻阳和口,理由是也先部踪迹不明,阳和口又孤悬边外,且前番四万大军刚葬送于此,此时冒然前去实在危险,且时下虽已入秋,但白天气温仍高,十数万大军突然前去,恐会染疫。

对这些文官的反对,正统皇帝却一概置之不理,最后,户部尚书王佐提出个折中方案,若是御驾一定要至阳和口,不妨派一老将先领兵马前去察探,确认没有危险后御驾再去。这老将人选由驸马井源和恭顺伯吴克忠二人选其一。

驸马井源是老将,皇帝的姑爷爷,辈份极高,又骁勇善战,很得军心。而恭顺伯吴克忠是由追赠国公的原恭顺伯吴允诚之子,虽是蒙古降人,但父子两代对大明却是极其忠诚,吴克忠更是从军三十年,常以副总兵之职巡边,正统九年因征兀良哈有功,加太子太保,是文官眼中不可多得的将帅,同时这二人也都和文官亲近,并不是一介粗鲁武夫。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