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明旗 > 第十五章 汉胡不两立

第十五章 汉胡不两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曾祖是洪武十七年叫鞑子给杀了,祖父永乐十八年死在塞外,父亲正统九年叫瓦剌人的使团劫杀,唯一的兄长也在半年前被潜进来的鞑子马贼袭杀,一个个亲人的死去,一桩桩血的教训,都足以叫周云义这个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的汉子明白他必须得杀鞑子,不然,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死在鞑子手上,如果自己能够娶妻生娃,那娃将来也会走上他的老路。

在这边关想要活着,就不能有妇人之仁,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我不管你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想要活下去,想过好日子。

对那些背信弃义的鞑子讲什么仁义安抚,那纯碎是脑袋被驴踢了,自掘坟墓的做法,到了是以千万汉家子民性命为代价的!

.........

陆清见刚才那伙蒙古贼人只逃走了两个,心道那两人逃得急,说不定会有马留下来,便要赵家兄弟去坡下看看,万一能找到鞑贼留下的马,那接下来的路可就好走得多了。

可是周云义却拦住了赵家兄弟,告诉他们不用去找了,去了也白去,因为那两个鞑贼是不会把马留下的。

见陆清不解,周云义便解释道,在蒙古人眼中,部落拥有的马匹越多,就代表能够收纳的族人越多,族人多了,这精壮就多,有了足够的精壮,部落自然就会从小部落变成大部落,甚至还能成为草原的主人,随时威胁到大明。

可若是拥有的马匹少了,那这个部落指定就壮大不起来,一个弱小的、缺少足够精壮的部落是很难在塞外生存下去的,除了依附那些大部落,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苦苦支撑,等待整个部落覆灭那天的来临。

所以小部落的鞑子通常把马看得很重,甚至比他们的性命都重要,毕竟鞑子不像边墙内的汉民一样以农耕为业,而是以放牧为生,放牧就得四处流动,没有马,这个部落又如何能进行放牧,放不了牧便基本上是死路一条了。

现实是,沿宣大、辽东一线的蒙古部落多是这种缺少马匹的小部落,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穷,有的小部落里甚至只有几十匹马,勉强维持他们放牧的基本需要,如此潜进来的鞑贼能够携带的马匹肯定不会多,并且鞑贼之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就是万一失手,留人也不留马,但要有一口气在,便无论如何也要把马带回来,否则,人便是回来也会被部落抛弃。

道理很简单,人死了,可以再生再养;马没了,可就是连生人养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周云义是土生土长的万全右卫人,十四岁时就跟着父辈们吃兵粮杀鞑子,当了夜不收后,前后出关巡哨不下百次,对边外鞑子部落的内情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两个月前,他还跟着墩长伍大熊杀光了一个小部落的所有成年男丁,抢走了他们全部的马匹,然后在那些女人的哭喊声中扬长而去。

没有了马的部落如何生存,没有了男人的妇孺如何生存,答案周云义自然知道,但他却没有半点同情之心,也不后悔自己的做为,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消灭这些鞑子,那边关便永无宁日,他们这些边军便要永远流血下去。

汉胡不两立,周云义不懂什么大道理,更不明白那些偶尔到边关来的朝廷大官为何总是骂他们边军残暴,他只知道,要是自己不去杀光这些鞑子,那他的儿孙终有一天会被这些鞑子们杀害,这不是自己杞人忧天,而是祖上几代血淋淋教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