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8岁后靠自己,你必须懂点经济学 > 第37章 30年后,遇见幸福的自己(2)

第37章 30年后,遇见幸福的自己(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济学家提醒你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资源丰裕的国家陷入了增长陷阱。经济数据显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来看,资源丰裕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国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递增,而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期却下降了1.3%。在全球65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中,只有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博茨瓦纳)人均GNP年增速达到4%(1970~1998),而一些东亚资源稀缺的经济体(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增长却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我们也能发现非常相似的情况。

职工福利:不仅仅是带薪休假

职工福利是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为全体职工举办的集体生活福利设施、文化福利设施以及各项补贴制度的总称。它对方便职工生活,减轻职工负担,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职工福利是我国整个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享受对象是在职职工,主要任务是满足职工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主要作用发生在生活领域,但又同生产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其内容是由它的对象、任务、目的所决定的。大致有三个方面:

提到石油,大家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那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该是多么富裕啊。石油资源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多少财富,然而,我们通过媒介所获得的信息却是,往往石油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贫困程度越大。

“资源诅咒”几乎成为发展经济学中一个不可颠覆的命题,它对为什么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对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了极强的抑制作用作了很好的解释,这种抑制作用使资源丰裕的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反而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日本和现在的非洲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资源诅咒”发生的机制很浅显,那些资源贫乏的经济体面对严酷的竞争压力,只有放弃传统的“流汗式”的增长方式,采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走新型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凭借有利的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简单的“采掘式”增长模式,于是就进入了资源陷阱,自我套牢,而一旦资源被采掘完,其他的行业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没有能力担负起拯救国家经济的责任。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受到“资源诅咒”的资源产业不仅仅局限于石油,而是所有的资源产业。从非洲的“血钻”到我国山西的煤,无一例外地不能逃脱这个诅咒的范围。

按照一般的逻辑来理解,山西是一个产煤大省,应该是非常富裕的,但是连续数年对全国各省的经济增长关系作出分析后却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辽宁、山西、安徽等省的经济增长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资源诅咒”的作用。

而且,“资源诅咒”还给山西带来了自然环境恶化、投资环境恶化的苦果。看起来,山西的煤炭资源创造出了高数额的GDP,但很多钱并没有用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上,大部分都流出了山西,没有资本的力量作为支撑,它无法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宝贵的资源本是上天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为什么会变成“诅咒”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拥有资源应该是好事,为何资源生出的不是财富反而是人民困苦的苦果?

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能源收入腐蚀了某些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当政府需要运作资金不是通过国民纳税来获得时,官员们尤其是领导者对国民的责任感就会变得淡薄直至荡然无存,从而不再为制度创新付出努力,也不会再为经济长期发展负责,这就导致了国家法制不健全、政府行政能力低下、企业产权模糊等弊病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寻租行为就成为社会的潜规则,当两极分化严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时候,社会民众会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出现内乱和战争。

国家出卖自然资源从而获得大量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通货膨胀,当外币汇率被压低时,进口就会变得便宜而大量增加,这时国内的其他工农业部门就会受到挤压和破坏,当社会部门之间的关系被严重扭曲时,社会经济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引起大量失业,整个国民经济的抗风险性就会显著降低。

虽然我国也受到“资源诅咒”的影响,但毕竟是发生在某些省份这些小范围内,一旦对经济的发展构成威胁,相信国家就会出面进行协调制约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