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呼代里大捷

第二百四十四章 呼代里大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然,这不是说苏联人的新能源重地西伯利亚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相反它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不然,中国也不会日夜警惕这头北极熊从西伯利亚冲过来。

在张蜀生制定对苏防务政策的时候,蒙古就是一个最重要的点。

不论是现在还是后世,苏联人都是强大的,他们的装甲集团甚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到京津,不然,后世中国也不会在中苏关系异常紧张的时候,在中苏边境布置百万重兵。

所以,共和国如今在整个中苏边境,同样也驻军达到了数十万,而作为二线梯队,比如驻扎在绥远的第二装甲军一部这样随时可以拉上去的部队则更多。自始至终,张蜀生虽然对苏联充满着欲-望和野心,但同样没有敢放低对斯大林的防备,没吃着熊掌,反而被熊一巴掌拍胸口打得半死的事情,张蜀生是绝对不希望它发生的。

“气象专家有结果了没有?这雪到底要下到什么时候。”

第二百四十四章呼代里大捷

蒙古,库伦军用机场。

库伦一共有两个机场,一个是库伦人民机场,一个是库伦军用机场。因为蒙古的重要国防位置,库伦军用机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军基地,属于一级空军基地,仅次于特级空军基地。

整个空军基地除了一个具有三条甲等跑道的机场外,还有很完整的一个甲级飞机维修中心,确保战时能够对受损战机进行及时的维护和零部件更换,一个大容量的战备油库,保证了它能够在战时为机场三百多架各式飞机提供持续作战的油料。此外,一个中程预警雷达基站,多达一个**机械化步兵团的驻军部队以及强大的防空设施,都是它的保卫力量。

从数量上来讲,300多架各式战机并不算庞大,至少和对面苏联西伯利亚军区各大前线机场比起来,还处于相对劣势。比如,苏联人在恰克图军用机场的飞机,就多达200多架。

库伦空军基地司令员,空军少将凡朝平在基地作战室中急躁不安地踱来走去,水泥地都快被踩出痕迹了,窗外依然在飘飞的雪花,让他的拳头一直紧攥着,听到身后的脚步声,他就知道是基地的作战参谋长刘成伟来了。

“我刚刚打电话去催过,那边说一有天气好转的迹象就会报告,按照半个小时前的分析,要到中午两点左右这场雪才会停。”

刚刚进来的基地的作战参谋长,空军少校刘成伟翻开早已熟记于心的文件,说道。“将军,我刚才仔细观察了一下,又和飞行员们交流了一下,这雪已经不算大了。排除气象军官们的反对,他们有信心起飞,虽然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成功的把握很大。从整个外蒙地区汇总的天气情况来看,库伦再往北的风雪也在减少,一些精英飞行员是可以起飞执行任务的。”

“噢?是这样?”

因为目前的各国飞机都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航程较短,挂载副油箱虽然能加大航程,但又减少了载弹量。这样一来,像苏联这样充满着侵略主义思想的布尔什维克们,总喜欢把他们的飞机都布置的很靠前,这样能确保前线机场在战时能够顺利地越过边境,对敌人实施毁灭打击。

恰克图虽然现在属于苏联,但曾经却是中国的领土,被沙俄于1727年建成了要塞,次年6月,中俄在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从此恰克图与中国的血缘关系就中断了。

而作为传统的军事要地,作为苏俄对中国的军事前出基地,恰克图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如欧洲部分的苏联红军强大,但依然是较为强大的。

只是这种强大不是靠精锐来体现,而是靠人数。

布尔什维克号召大家参军保卫苏联,尤其是在世界大战开始后,越来越多的西伯利亚农民从集体农庄走出来,甚至几个人拿起了一支步枪,凑出了一支人数非常可观的西伯利亚军团部队。而更多的精锐苏俄红军,则被调往欧洲,那里战云正浓,相比于德国人,他们更看不起中国人。相比于对欧洲,甚至是巴尔干半岛,他们认为,对苏联的吸引力也更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