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225章 祸国殃民

第225章 祸国殃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些发生在明朝的弹劾案例,就会发现并非所有的言官都是出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于公理道德实施口诛笔伐的。

言官们很可能不贪财色、不谋富贵,但他们贪恋名气、名声、名望。

名与利是对等的,是无形资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利益。

对于名的刻意、肆意追求,其本质也是一种贪婪。

为了求名、出名,吹毛求疵、捕风捉影已经是小儿科。

脾气暴躁的很可能当场爆发,大打出手。

冷静、理性的也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但可惜身为皇帝,拥有最高权力的万历,也只能忍气吞声。

实在气不过了,就把雒于仁革职为民作罢。

在整个明朝,除朱元璋敢下狠手,朱棣敢于把顶撞自己的方孝孺株族。

言官们公认,并且一贯奉行的风格是事有唯恐不骇人听闻、立论唯恐不偏执极端、言辞唯恐不夸张激烈。

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弹劾会不会有利于国计民生,纠察是不是有利于延续国运、匡扶正义。

再没有哪个皇帝敢于因为言论而杀戮官员。

杀戮言官是明朝皇帝最不愿意背负的罪名。

这也成为明朝言官弹劾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言官往往以朝廷的清流自居,他们自认为自己是圣训国法、纲常伦理、道德公义的掌握者。

所以一旦出口就理直气壮,给人一副公道正派、大义凛然的感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