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四十八章:朱元璋派出的文武、水陆观摩团!

第三百四十八章:朱元璋派出的文武、水陆观摩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b>朱棣看着吕珍、叶文举不由有些诧异。就在刚才,两人找到他,表示想和他单独谈谈。于是,只能带二人来到大营内一座空着的营房内。“不知两位前辈,有什么事?”对方是和老头子一个时期的人物,虽然是失败者,他也愿意给其应有尊重。吕珍看向叶文举,点点头。叶文举拿出包袱,放在桌案上,缓缓展开包袱皮。当里面的东西露出来时。朱棣顿时微微皱眉。锦衣卫腰牌!飞鱼服!看规格,还是百户级别。皱眉看向吕珍二人,“吕前辈,这是……”吕珍拿起腰牌,递给朱棣,“不久前,有锦衣卫驾驶小船突然登上梅花瓶,找到我们兄弟,自称是太子的人……”吕珍将整个过程,详细转述给朱棣。既然说。那就绝不藏着掖着。叶文举好奇观察朱棣,不放过朱棣脸上任何细微表情。他特想知道,这位四皇子听到这些,会有什么反应。愤怒!猜忌?可惜,朱棣除了微微皱眉,脸色十分平静,‘好深城府,好强的定力。’叶文举光顾着观察朱棣脸上神色,没注意到,朱棣的手指,微微蜷曲后,又缓缓舒展。消息太让人震惊。他也无法判断,此事到底是谁做的。洪武九年。他出宫。然后一直就游离于权力中枢之外,原以为,可以躲开这种风波诡异之事,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殿下,对方到底是谁的人,我们无从验证判断,我们也不想与殿下为敌,所以,这套百户官服,就交由殿下处置……”他们和朱棣交过手,现在不打不相识,合作过程中,更是对朱棣有了更深了解。就算真是太子的人。他们也不想得罪眼前这位。更不想站在这位对立面。朱棣笑了,接过百户腰牌打量,是货真价实的朝廷御制百户腰牌。这玩意儿,有特殊标记。且也没人敢私自仿造。把腰牌递向吕珍,在吕珍诧异中,笑道:“我希望吕前辈能答应做这个百户,想必,吕前辈也明白,将来我一定要对你们有所动作,今天我给吕前辈交个底……”……“吕前辈有两个选择,一,带着兄弟们落户东番,彻底转变为海商。二,将来加入我的海军中,所有人都要与我部进行混编,然后,吕前辈辅助俞靖……”朱棣给出两个选择。也是吕珍等人已经考虑过的。吕珍反问:“如果我们加入殿下麾下海军,我还担任‘太子’任命的锦衣卫百户,殿下真放心?”“有什么不放心。”朱棣不由笑了,“吕前辈能把此事告诉我,就证明吕前辈更倾向与我合作……”相信吕珍之余。他也在冒险。他想看看,到底是谁!真是大哥?亦或,其他人?‘好气魄!’吕珍看着朱棣,忍不住暗暗感慨。元末最优秀的诸侯,无疑是朱元璋。但他觉,朱元璋家老四,比元末时的朱元璋更优秀。当即表态道:“殿下,现在我说什么,都无法证明什么,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殿下且看我们兄弟的表现!”他坦白此事,就决定倒向眼前这位。元末他们兄弟,赌张士诚能成最后赢家,失败了。人到中年,年过半百。他决定再带兄弟们赌一把。这回,就赌朱元璋家老四!朱棣笑笑。三人又谈了会儿,从营帐内走出。众人全都好奇打量。在重新前往观摩台路上,梁道明凑到吕珍身边,低语:“吕前辈决定投靠燕王了?”他猜,八九不离十,就是此事。吕珍含笑点头。周围好奇关注的众人,见吕珍点头,纷纷露出笑容。梁道明则默默叹了口气。吕珍做出决定了。他呢?……来到观摩台后。朱棣交代道:“你们去台上观看,我决定,今天下午的演练科目,我亲自主持。”众人不由微微错愕。原计划中,可不是如此。徐妙云狐疑看了眼朱棣,两人相濡以沫这些年,四郎情绪细微变化,她都能感觉到。四郎和吕珍单独谈完,出来后,真实情绪,其实十分压抑。只是,这种隐藏在最深处的情绪。其他人感知不到罢了。徐妙云心中暗暗担忧,带着众人走上观摩台。朱棣来到阵列前。目光所及,五千人方阵,一条条直线,一双双眼睛,目视前方看着他。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有这些兄弟,只要手中握着一支强军,他就能粉碎一切阴谋诡计!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大声道:“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会亲自主抓你们的训练,从今天开始,凡是我做到的,所有人必须做到!”……观摩台上。熟悉朱棣的人,不由微微皱眉。隐约察觉,朱棣有些不一样。徐辉祖侧头靠近徐妙云,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低语询问:“阿姐,姐夫怎么了?”他隐隐感觉,姐夫在极力压着一股极为冷漠的愤怒。徐妙云看着朱棣背影,眼底担忧一闪而逝,笑道:“伱姐夫一旦领兵,不就是这样嘛。”是吗?徐辉祖狐疑看了眼徐妙云,挠了挠头。可能吧。随即打消疑虑,继续听朱棣讲话。片刻后。朱棣顿住,转身看向谭渊,“准备吧。”“殿下,要不还是我带着……”谭渊刚开口,被朱棣瞪了眼,顿时不敢说话,忙去准备。很快,谭渊带着数百名将士,在观摩台左侧远处,摆放好密集的稻草人。然后……“这是干什么?”众人看到,谭渊把一些尖锐的碎石子,洒在地上,不由好奇起身。徐增寿好奇跑下观摩台,抓了把碎石子折返。众人纷纷取了点观察。“现在,我命令,所有人脱鞋赤脚!”朱棣的命令声这时响起。众人循声看去……朱棣弯腰脱鞋,将士们微微愣怔,也跟着脱鞋。梁道明想到了什么,瞬间瞪大眼,“不会要赤脚走过撒碎石的路段吧?这石头看样子是用锤子破碎的,棱角很锋利……”疼也就罢了。踩着步点走过,不但更疼,而且还能划破脚底。这也太狠了吧?……在众人议论中,朱棣已经率领将士们,赤脚往观摩台右侧而去。朱棣赤脚站在阵列左前方。谭渊归队后。朱棣大声喝令,“第一镇第一协,第一标,第一营,齐步走!”嗒嗒嗒……随着朱棣提步,身后,谭渊、张武等人率领第一火铳营,随即踩着步点,跟随在后。所有人瞪大眼,看朱棣率领阵列,缓缓走入撒了密集尖锐石子的三百米路段。徐妙云看朱棣踩上尖锐石子,忍不住心疼皱眉。从四郎的脸色看,似乎不疼。可只要看后面将士,踩上石子时,瞬间皱眉,随着前进,脸渐渐变白,甚至,路面出现血迹,就知道,肯定很疼!“注意阵列!举火铳!”朱棣肃然声响起。身后将士们,虽然疼的厉害,可听到声音,忙举起火铳,同时余光看着左边袍泽,找准队列。“现在我们脚下踩着尖锐石子,往后在战场上,迎面而来的会是敌军骑兵、箭雨……”“所有人都要记住,只要号令下达,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所有人都必须执行命令,胆怯犹豫者,斩!畏缩不前者,斩!……”“你们如此!”“我更要如此!”……朱棣的喊声传入将士们耳中。距离稻草人阵列五十步左右,朱棣光着脚,踩着尖锐石子,原地踏步同时,靠向第一营阵列左侧,让出射击面。后面将士也跟着原地踏步。只见,所有人脚下位置,肉眼可见变红。“立正!”嗒!号令传出,将士们重重踩在尖锐石子上。朱棣拔刀直指前方稻草人阵,“三段射击!”第一排将士瞬间蹲下。第二排将士举枪瞄准。第三排将士的火铳,搭在第二排将士肩膀。“射!”砰砰砰……“射!”砰砰砰…………这个午后。朱棣带领着一个个营,反复走过那段洒满尖锐石子的路面。炒豆子般爆炸声,在海湾内,响了整整一个下午。到最后,甚至整个海湾内,都能闻到火药味。将士们反复走过的那段路,到最后都被染红。一直到傍晚。大营内才平静。朱棣开始巡视每个营房,交代将士们用海水洗脚,清理伤口。众人全都被震惊了,默默离开大营。吕珍房间内。梁道明感慨道:“娘的!太狠了!王爷真的太狠了!”对别人狠,不算什么。对自己狠,才可怕!一个营,一个营亲自带着一遍遍走。将士们走一遍,朱棣就走十几遍!最可怕,到后来,每个人脚底流血不止,气势反而越来越盛,每当进入石子路段时。每个人步点故意踩得特别重。就像一群二傻子!身为领兵之人,大家都明白,这不是傻。是血勇!朱棣以身作则,比士卒走的更多,受的伤更重,流的血更多,成功激起了将士们血勇!古往今来,锻炼新兵血勇,最常见的办法,是让新兵参与屠城,或者杀俘。俗称见血。当兵的见血。就好比刀开刃。“我第一次见,用这种方式,让新兵见血开刃!”吕珍苦笑,“可我感觉,这种办法形成的血勇,比杀别人产生的血勇,更强!”伤人和伤己。所需勇气完全不同。他可以毫不犹豫杀别人。但让他拿刀在自己身上,不伤害性命前提下,划拉几下,心中也会犹豫。梁道明苦笑提醒,“据说,这一年,谭渊等人只是训练了列阵、射击等科目,年后,燕王将在鸡笼屿停留数月时间,展开新的训练。”他实在不敢想象。朱棣要把这支新军,训练成什么样子。反正,即便现在,这支新军他都十分眼馋。他要有这样一支万人精锐。可以在三佛齐横着走!……这一刻,很多人都在议论今天的训练。朱棣巡查营房后,返回他和徐妙云的住所。吱呀。推门声响起时。徐妙云托腮坐在婴儿床边怔怔出神,闻声忙转头,见朱棣回来,松了口气,起身同时,忙催促:“快来洗脚……”“没事。”朱棣笑着走到床边,看着已经摆放在床边的洗脚盆,无奈摇头。训练中,这点伤算什么。他以前,伤的比这更重。那时,可没人知冷知热关心。徐妙云瞪了眼,蹲在床边,帮朱棣脱掉靴子。靴中白鞋垫,已经完全染红。洗过后,看着朱棣脚底密集的血口子,有些里面还扎着木屑,低着头,眼睛瞬间蒙上水雾。“有些伤口有东西,我要帮你清理,忍着点……”闷闷声传出。朱棣不由后悔了。早知道,他就在营房处理后再回来。“我一个大老爷们儿,真不疼。”朱棣笑着安慰。徐妙云抬头瞪了眼。大老爷们儿受伤就不疼?把她当孩子了?徐妙云一边给朱棣处理伤口,一边询问:“吕珍和你说了什么?你别瞒着我,我能感觉到,刚开始,你情绪很压抑……”后来,随着训练反复进行,四郎虽然脚上伤势越来越重,可情绪却渐渐变好了。朱棣无奈笑笑,也不瞒着,“吕珍……”徐妙云不由微微皱眉。会是大哥吗?不是大哥,又会是谁?“那你准备怎么办?”“凉拌。”朱棣笑容渐渐消失,“我让吕珍担任这个锦衣卫百户,我想看看,到底是谁?”他十分想知道,背后主使之人。徐妙云沉默不语。如果真是大哥。大哥想要什么?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亦或,担心四郎的海军力量,未来过分壮大,希望吕珍在某些特定时刻,带着四郎积攒起来的海军战船,投效朝廷?……若不是大哥,而是其他人,那就是离间四郎和大哥。可又是谁。竟然能指使动锦衣卫?蒋瓛?他就不怕,四郎直接回朝对峙?……父皇对四郎的考验?……幕后之人到底是谁,她也没头绪。但她知道,四郎绝不希望,秘密揭开时,这个人是大哥。所以,下午刚开始时,隐藏最深的情绪,才会十分压抑。‘希望不是吧。’夫妻二人,默契把此事压下,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年后。徐辉祖、沈至等人启程离开。朱棣、徐妙云带着孩子们,则留在鸡笼屿。孩子们除了学习知识,及跟着朱棣学习武术外。俞靖特鸡贼,知道这些孩子将来肯定是朱棣身边的中流砥柱,经常开着战舰,带孩子们出海。希望孩子们喜欢海军,将来在海军效力。学生在海军效力,朱棣作为老师,总得把资源偏向海军吧?算盘打得噼里啪啦作响。金陵城都能听到。而朱棣,则大部分时间,泡在军营中。训练将士们。福建方面,叶茂带着一群士绅,春节期间,亲自来了一趟鸡笼屿。最终商议确定,今年福建批准搞一千个乡土村社。至于去年三百个乡土村社村庄,周围邻村,自发性搞乡土村社,布政使衙门不限制,采取默许态度。朱棣就是想看看,百姓自发搞,能干成什么样。与叶茂等人的悲观不同。他对此较为乐观。敢于自发主动搞的村子,一定有敢闯敢干,并且能组织起百姓的能人。他曾见过一个时代。农村涌现出许许多多这样的能人。这个时代,肯定也不会少。他也不怕这些能人,窃取乡土村社的全部利益。朝廷从律法上,已经确定,乡土村社股份不可转让,只能父子传承。这些能人,带领乡土村社发展起来,如果不满足乡土村社带来的财富,只能带着积累起的本钱,转变为商籍,前往城镇发展。按照他的规划。商人也必须施行雇工身股制。总之,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就是搞活民间,就如同乱世一样。民间越活跃。越容易在庞大的百姓群体中,筛选出有能力的佼佼者。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模式,又规定了,这群有能力的佼佼者,可以更富,但必须分润一部分财富,直接在民间层面进行均富。带更多人富裕。商业模式传统,说到底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他坚定不移这么干。坚持时间久了。每个人都认同这种方式时。即便一小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想改变,也不敢犯众怒。培养全民共识至关重要。他就要在福建试验。他要看看,整个福建,大多数人形成这种共识后。等他离开福建,离开大明后。他留下的这套东西,能延续多久?如果大部分人的认同共识,最终能挡住小部分人贪得无厌的私欲。那就证明,这套东西,可以长久存在。所以,接下来,他要在整个福建,推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同时,掀起一场,全福建,全民共识!这种共识,最终要像三纲五常,牢不可破,坚定不移!……福建轰轰烈烈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引起金陵激烈讨论。……洪武十三年十月。御书房。朱标刚刚结束兵法考校。恰在此时。蒋瓛送来了福建最新消息,“陛下,锦衣卫已经调查清楚,整个福建,至少五成商贾,已经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燕王近期通过布政使衙门,在整个福建民间,推动雇工身股制舆论认同……”……“大儒吴海带头反对……”朱元璋微微皱眉,没想到朱棣动静闹得这么大。大儒吴海影响力不止在福建。整个大明都不小。待蒋瓛介绍完后,朱元璋没发表意见,看向蓝玉等人,笑问:“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启程?”蓝玉忙答道:“陛下,臣等准备近期就启程去福建。”“父皇,儿臣想让方希直、练子宁等人去福建观摩。”朱标恰到时机提及此事。朱元璋笑笑,随即说道:“可以,另外,水师也派人去,组成一个文武、水陆观摩团,你们准备准备,三天后就动身。”所有人惊愕抬头。这观摩团规模,太大了吧!?……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b>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