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后起居注 > 皇后起居注 第130节

皇后起居注 第130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朱祐樘与内阁的据理力争后, 阁老们终于答应“公开审理”郑旺案。随后, 西华门外便张贴出了一张圣旨, 很快便引来不少百姓驻足。这些年来,西华门外时不时便会张贴圣旨或懿旨,人们都已经渐渐习惯时不时便来瞧一瞧了。自有识字之人摇头晃脑地给不识字的念圣旨,还有好心人解释皇帝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于是, 一传十十传百,没两天大半个京城便都知道, 三司将公开审理一件胡乱传播流言的案子。虽说没有人知道犯人究竟传了什么流言, 但即使是寻常的百姓也都很清楚, 能惊动三司审理的必定不是什么小案件。

有人觉得好奇, 想知道这究竟是一起什么案件, 因此便在西华门报了名;有人想开开眼界,看看三司审案究竟与县令审案有何不同,也去西华门报了名;有人对流言深恶痛绝, 想知道该如何破解流言,也去了西华门……

虽说平民百姓们旁听审案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锦衣卫审核他们的标准却是相同的——遵纪守法的良民,极具道德感。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在邻里间稍有些影响力的。因着品行出众,他们说的话通常都能够取信于身边之人。

到得三月初七那一日, 上百名通过审核的平民百姓都聚集在西华门外。经由锦衣卫与宫中小太监的指引,他们和受邀前来的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耆老们一同来到了午门与奉天门之间的广场上。

“我是你的相公,是大哥儿的父亲,却没有保护好你们母子,自然有过错。”朱祐樘轻声道,“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妻儿都护不住,如何能说得过去呢?”这桩案子闹出来之后,他无数次觉得懊悔。分明有两年的时间解决此案,却仍是生生地拖到了如今,足以说明他对此事尚且不够重视。

若早知这郑旺会跳出来胡言乱语,他当初便不该默许皇后将郑氏送到母后身边去,反倒是该立刻把她关进诏狱里好好拷问一番,将她的身世问个清楚明白。可是那时的他太心软,皇后也温柔,自然没想过要处置这个无辜的宫人。

“万岁爷虽是皇帝,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张清皎道,“以前的事便不必再想了,就算是有错,也是我们俩的过错,不能独独怨你一个。我们还是想想眼前的案子该如何了结罢。万岁爷是打算亲审,还是交给三司来审?打算在何处审?有多少人能旁听?”

“交给三司审问,我不插手。三司有审案的衙门,能容纳不少人,我想将王恕王爱卿、西崖先生、木斋先生以及戴先生(怀恩)和萧伴伴都遣过去旁听。另还有些翰林与言官可在一旁作为见证。他们嘴皮子利落,才学亦是不错,应当能想方设法寻出郑旺陈词中的漏洞。”

“万岁爷是希望审案时,来的人多多益善,还是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张清皎沉吟片刻,“既然流言已经传开了,那公开审理便是最佳的辟谣澄清的机会。只让官员在旁边听,民间的谣言仍然不会停息。不如再邀请一些耆老,以及公开招募些急公好义的民众,让他们也来旁听。他们得知真相后,自然会传到民间,若遇到有人传流言,他们还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想必如此下去,那种毫无根据的流言便不会再传开了。”

广场左侧已经被行障围了起来,作为公开审案之所。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都已经坐北朝南上座, 王恕王阁老、李东阳、谢迁以及数位尚且年轻的翰林、言官等分坐两列,怀恩和萧敬作为督查亦坐在旁边。

等到百姓们都纷纷到齐了,规规矩矩地在东、南、西三面就坐后,三司便传唤郑旺。众目睽睽之下,在诏狱里非但没有受苦,反倒养得油光满面的郑旺笑嘻嘻地被押过来了。刑部尚书为主审,见他丝毫不知礼仪规矩,不由得皱起眉来:“堂下的犯人还不跪下!”

“老子甚么时候变成犯人了?胆敢审问老子,你们的胆量还真够大的,就不怕老子认了太子这个外孙之后,把你们统统都抄了家?!”郑旺非但没有被公审的架势给吓着,反倒气焰更加嚣张了。

其实,刚开始被关进诏狱时,他也很是心虚腿软了一段时间。但锦衣卫非但不给他用刑,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他便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份”更深信了几分。贵人果然没有诓骗过他!他的女儿果然是太子的母亲,而他才是太子的外祖父,才是注定要封爵的人!不然,锦衣卫为何会待他这般客气呢?

朱祐樘略作思索,点头道:“卿卿所言极是。”

作者有话要说:  从本周六到下周日安排了一次旅行

但现在还没有存稿

_(:3∠)_

第284章 公审郑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