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皇后起居注 > 皇后起居注 第5节

皇后起居注 第5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殿下,太后娘娘派人来问,咱们清宁宫前要不要扎个鳌山赏灯。”李广低声问。

“不必了。”朱v樘想起他抄的那些经文,想起祖母在佛前念经的模样,内心格外复杂,“就如往年一样,我去西宫陪祖母赏灯看烟火。”看来,父皇坚持要庆贺上元佳节,不仅仅是为了万贵妃,也是为了孝顺祖母。一年里难得有这么热闹的时候,祖母便是再慈悲,再怜惜灾民,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喜庆场面。

这并不是少年太子第一次意识到,他的想法与宫内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也不是少年太子第一次感觉到,他是如此孤单,没有家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在想什么,没有家人能够理解他;更不是少年太子第一次体会到,某些时候,为了顾全孝心留住那些他好不容易获得的温暖,他不得不妥协。

第11章 元宵出行

皇帝陛下这封圣旨确实令所有人都深感意外,但庆贺上元佳节确实是国朝的传统,他给的遵循祖宗法制的理由倒也并非牵强。横竖劝也劝不住,圣旨都已经颁布了,官宦勋贵们还能怎么办呢?只能选择遵旨啊。

见他这么兴奋,张清皎心底忽然浮起些许心虚来。不过,很快她便想开了。灯市不开,大不了自家院子里多挂几个灯笼,权当哄一哄小胖墩罢,家里看着也喜庆些。又不扎什么灯楼灯柱,这一笔额外的支出算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

只是,张清皎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朱见深不是什么普通的皇帝,他的内阁也不是什么普通的大臣。她的推测合情合理,却偏偏不合皇帝陛下的意。

就在正月初十这一天,皇帝陛下突然降下圣旨庆贺上元节,朝野内外都为之震惊。

************

老朱家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来,就格外青睐上元节,不将上元办成全年最热闹的节日绝不罢休。太宗文皇帝(朱棣)时,将上元休沐定为十日。后世皆循此定例,每年皇帝都会特意降下圣旨,宫内宫外靡费甚众,与臣民一同欢庆此节。

许是地动灾异之后,无论是官府或是民间都需要一场热闹来冲淡此前的阴影,庆贺上元的旨意传开后,京中的民众倒是都欢欢喜喜地筹备起来。正月初十颁布的圣旨,第二天东华门外的灯市就已经初具雏形。听说这个好消息后,大街小巷里也处处是民众们的笑闹声,久违的喜庆气息阴差阳错地回到了京城里。

或许,整条棉花胡同内,也只有张家大姑娘一个人表示她不需要热闹,只想一个人静静。

张鹤龄只顾着嘿嘿地乐,根本没有发现自家姐姐当时怔愣的模样,满心只想着怎么逛灯市看烟花了。金氏虽然也想看看京城的繁华场景,但在她心底仍是肚子里那块肉最重要,自是不曾注意到女儿的异样。

张峦倒是察觉女儿有些郁郁不乐,以为她在担心逛灯市时没有女性长辈在场有些不太妥当,忙道:“皎姐儿安心罢。你娘不能领着你们去也无妨,你姑母已经托人送了口信过来,到时候咱们两家人一起去观灯。”

成化皇帝朱见深这封圣旨也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给了所有文武大臣十天休沐,命京城取消宵禁,官民共贺上元佳节。可是,正因为这封圣旨看似如此寻常,在眼下这种时候,反而显得极为不寻常。

京师地动是上天示警,罪己诏刚发出去没几天呢,流民都没安置妥当,地动灾情还在处理,皇帝陛下这就开始奢靡花费了?真是连个样子都不愿意装上一装?历朝历代哪位理智尚存的君主会不拿上天示警当回事?

甚至还有臣子忍不住心里想:当今皇帝陛下不是还沉迷佛道之流么?怎么连一点积攒功德的念头都不曾有?可惜,这种想法也只能在心里转一转,决不能说出口。皇帝宠信那些个妖道妖僧远远胜过朝廷内外的臣子们,妖道妖僧们又心眼小报复心重。若是不小心惹了他们,那便极有可能只剩下进诏狱的结局。

普通臣子不敢进谏,毕竟前车之鉴犹在——之前那两个监察御史刚被押出诏狱,正哆哆嗦嗦治伤,还得赶紧收拾行李去偏远地区呢。内阁三位阁老则装聋作哑,假装什么事都不曾发生,皇帝陛下的圣旨再合时宜不过。毕竟,内阁首辅万安可是万贵妃一党。只要宫中贵妃娘娘高兴,万阁老也不在意“纸糊三阁老”的名声越传越广。

圣旨传到清宁宫,正在提笔练字的朱v樘一怔,一滴墨便落在宣纸上晕开了。他垂眸望着晕开的那滴墨染污了他刚写完的字,将笔搁在笔洗上,平静地将整张纸都揉成了一团,摊开下一张纸继续练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