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执剑长安 > 执剑长安 第二百零九章 探监

执剑长安 第二百零九章 探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母亲、义父那个代替自己死去的儿子,就连叶长衫的父母也是受其牵连从而导致死于非命,如今师父也要被这股漩涡给吞噬,英平心中的恨意只增不减。

英平冷冷地看着那块木牌,心中思过之意全无,此时他已无暇去思考太后,如今他所有心思都在如何能保全师父性命一事上。

昨日夜里他偷偷跑去找尹敬廷,可尹敬廷却破天荒地躺在床上没有起身,连眼都没有睁开,任凭他小儿子如何叫唤他都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最后英平失落地离开了尹府,他不知道尹敬廷是觉得自己心中有愧于先帝、还是此时真的束手无策所以不愿面对英平,但他心理却是空空如也,仿佛像是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东西一般。

文君臣已经被关入大牢中,作为胜利者,太后或许觉得这位书生此时不过是即将归于大地的尘土,即便当初沙尘漫天几欲将他们吞噬,可如今已再掀不起任何风浪。于是,出于高高在上的强者的怜悯,太后让文君臣呆在一间相对干净与清净的牢房中,算是给这位看似柔弱的书生最后的体面。

牢房内,文君臣躺在草席上闭目养神,这里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

朕以菲德,幸承大统。秉政之初,观国库空虚、强敌环伺,本欲顺先帝遗志,施新律更新天下,复兴新唐,以耀宗祖、惠及万民。本以为以我大唐文武之盛、忠臣如林,此事定然可行,如水到渠成。奈何天不遂人愿,遭贼子作乱犯上,致其祸甚广、其害甚深。此乱,罪实在朕,每思及此,朕甚羞愧。

新律始行之际,户部尚书曾谏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此律当缓行以防激变,奈何朕不听忠言,急于求成,致使贼子惑众、乱党扰国,百官受辱于小人,万民受扰于乱贼,皇城险遭其祸、纲常几近丧失。幸得临危之际有贤臣感先祖之德,先有尚书令挺身而出,痛斥贼子于宫前,后有校事使出奇兵止乱,平叛安民、护我大唐,方有今日之宁。此实为辅弼之士、朕之股肱、国之栋梁、军之良将!

此乱,始于朱雀北,猖于承天门,有八日之期。二十四位官员死于非命,家眷惨遭蹂躏,令人痛心切齿,良心难安。朕刚愎自用,太后训于面而不顾,百官谏于耳而罔闻,上愧对先帝厚望,下愧对万民之托,以至朕师代受罚,殒于新法,不胜哀痛。朕自罚辍朝十日,于长生殿面壁,恭省于列位先帝灵前。此乱之后,恭请太后垂帘接掌朝政,以稳朝廷大局、挽回群臣失散之心、安定天下人心!’

《罪己诏》一出,天下唏嘘不已。

随后,新唐太后接掌朝政、文君臣将被处死等消息接连放出。中原各处都在议论着新唐朝廷发生的一切,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连总角小儿口中都喊着:新唐没了小皇帝,却多出个女皇帝。

听不见牢中其他犯人的斗殴叫骂之声,也没有公事文书需要处理,这一刻他反而感到轻松起来。

是啊,细细一回想,真的很久没有这般清闲清净了,上一次这样似乎还是四年前,那时候老师还在,英平也没有入门,自己整日读书做饭,与老师畅谈天下,好不快哉!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文君臣竟然露出笑容,丝毫不像是一位死囚,反倒是像卸下重担的老汉。

牢头站在不远处望着这位文弱书生,此人虽不像其他牢房中见的那些盗贼悍匪那样凶神恶煞,但此人不过是拿着笔杆就能将新唐上下折腾得够呛,此人的能耐绝非眼见这般。

在唐帝去离去的第四年,王家兄妹彻底将新唐牢牢地控制于手中。

......

英平又面壁了,不过此次不在山中,而是在供奉着新唐列位先帝的殿中。

英平站在灵牌前,他抬头仰望着高高诸位先人的牌位,最后将目光落在襄文皇帝之位上——这个男人,也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哪怕英平至始至终从来不曾将他当做父亲,但不可否认,这个男人确实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地位,若不是他的缘故,英平也不会认识叶长衫,也不会入寒门,更不可能成为先生以及文君臣的徒孙与弟子……

可他得到这些的同时,他又失去了什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