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材料为王 > 第十六章 吃烤馒头度日的外资代表

第十六章 吃烤馒头度日的外资代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研究所总建设成本四百多万都是国家垫资,这笔钱要等到投产以后,用单晶硅来抵账。在此之前,所里没有一分钱进帐。政府对依靠外方技术进行单晶硅制造工艺升级很感兴趣,相关设备制造一路绿灯,快马加鞭加紧组装。但郭逸铭要想借机充实实验室,那就要自己付钱购买,国家是不会认这笔帐的。

制备车间人员已经到位,三名从材料所半导体分院抽调的研究员、一名自动化设备所技术人员、五名市半导体厂的青年技术人员。九人学历最低都是工农兵大学毕业,没有一个普通工人,在这个人才匮乏的年代,也算是做到了知识密集型。

设备车间十七个人,何师傅他们还是留了下来,并各带了一个徒弟过来。还有自动化研究所调来的六名技术员,金属材料所过来的三名研究人员。

新研制的数控机床在国内来说是高精尖设备,在国外也算不错的精密加工机床,但相对于后世的精密设备,落后不止一点半点。

所谓的自动化数控设备,实际上对人的依赖性依然非常大。

【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这两天赶稿太急迫,只能对文中显眼的错别字、病句作出修改,一些情节的考虑也不太成熟。

感谢夜深人静lzm网友指出的错误,上两章中的大理石,其实应为花岗石。作者查的资料是花岗石,找的数据也是花岗石,但脑子不知怎么进水了,居然写成了大理石,实在是汗颜。在这里向夜深人静lzm网友表示感谢,对朋友们表示歉意。

另回答火烤老母鸡网友,感谢朋友的指点,作者习惯一气呵成,本书对作者很重要,不敢随写随发。为了保证质量,写完后没有检查不敢发出,实在没有精力再做到分两次更新,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法了。

最后,在章节开始之前,依旧感谢支持本书的朋友,感谢80后浮生半日闲、garysil网友,感谢支持、点击、收藏、推荐本书的朋友,非常感谢】

郭逸铭站在中美电子研究所门口,抽着烟,烟刚吐出便被风吹散。新雪过后,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寒气袭人,厚厚的军大衣也抵挡不住寒气透骨。在他旁边,舒雨菲穿着他从美国带来的羽绒服,嫩黄的色泽衬托她绯红的脸颊,娇艳动人。

每一个零件,都需要先由何师傅他们在机床上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流程,然后建立相关三维加工模型,再转化为机械行程数据,编写主控程序。上机使用后,还要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对实际与设计不符的地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作出修改……

一个零件,光是一个零件的全套数控程序就麻烦无比,过程非常枯燥,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科学研究的迤逦潇洒。

但这就是真实的科研工作。

长期过着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也难怪科研人员对人情世故反应迟钝。

已经是80年了,春节将近,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忙着添置年货,小孩子们欢喜异常,压岁钱、新衣服、好吃的,每一样都让他们企盼不已。

公社还在承续,承包到户还是一个不可触动的禁区。听材料所一些家在农村的研究员说,南方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学着小岗村的模式,搞分田到户。但大家都是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做,协议也不是由公社、生产队组织,一张纸,满满的血手印,以这种极为悲怆的方式来突破政府的禁令。

中美电子研究所总算建成。

50亩地,研究、生产两大区域。和国内众多单位一样,所里也修了一栋六个单元的七层家属宿舍楼,还有一栋筒子楼作为青工的单身宿舍。单位和宿舍一体,是这个时代的共有特征,如果连宿舍都不提供,没人愿意来。

电子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这是研究所三大实验室,不过现在只摆放了少量的科学仪器,因为没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