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科技王座 > 第250章 大工程

第250章 大工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早期的磁头采用的是铁磁性物质,可靠性差,数据存储上限低,一个包含了三到五片磁盘的五点二五英寸大硬盘,存储总量只有不到五兆。虽说比起初始版来说体积缩小了几百倍,但是存储上限却并未提升。

直到七九年,ibm研发出了薄膜磁头,读写间隙缩小到了比头发丝略粗一点的程度,硬盘的存储总量才得以提升。不过直到八一年,实际可用的硬盘存储上限,也仅达到了二十兆,而售价更是高达上万美元,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研究机构,也没有财力大量购买,只能作为计算中心保存数据所用,少量购买!

反正是自用,关飞可没耐心跟着国外的技术亦步亦趋,一点点提升。

根据他提供的制造图纸,组装的生产线,直接跳过了薄膜磁头,生产的是mr磁头。

不过他也没疯狂到一下就拿出存储容量以g计,甚至是以t计的大容量硬盘,而是选用的amr各向异性磁阻技术,用薄膜磁头写、用条状的磁性材料读的方式提升了硬盘容量。

而这些三点五英寸大小的铝合金圆盘,正是机械式硬盘的存储基片!

硬盘的工作原理,其实和录音机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一个涂上磁性涂料的载体上,用磁头放电改变磁性涂料的排列方向,以记录信息。只不过录音机、录像机所用的载体是带状,而信息量更大,要求读取速度、定位速度更快的硬盘,采用圆盘作为为磁性载体。

最早的硬盘出现于一九五六年。

限于材料、加工工艺、电子技术水平、气动理论的不足,这个硬盘庞大无比,它由五十片直径六百毫米的钢片组成。每张钢片上涂抹了磁性物质,然后从中心将这五十片盘片叠在一起,每层盘片都有单独的磁头以读写数据。

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储量却只有五兆!

在这种技术下,磁头通过感应磁盘磁场变化读取数据,因而灵敏度极高。

经过了几十年研究,科研人员终于设计出一款成熟的硬盘,也就是后世很有名的温彻斯特硬盘体系,它包括了一个密封的硬盘外壳、固定并高速旋转的盘片、从盘片中心向外径向移动的磁头,并且磁头漂浮在盘片上方,并不直接接触盘片,这几个技术原则所构成。

这中间,磁头自漂浮技术、表面高度光洁的盘片制造技术、高精度磁头技术、稳定且定位精确并能快速响应的高速电机,是制造硬盘的几个主要技术难点。其他诸如接口、数据保护、防震、数据缓存等技术,则相对要容易实现得多。

而在这几个技术难点之中,又尤以磁头和电机,为重中之重。

特别是磁头!

磁头读取磁盘信息的间隙宽度,决定了一张磁盘能够存储多少数据。而磁头的灵敏程度,又决定了信息的读取可靠性。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