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侠道行 > 第0278章 玄宗四法

第0278章 玄宗四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妖族的看法,一般都抱持可以传授修道之法,但不能传授武学和术法,就像俗世中可以教化蛮夷,但如果你将火器兵甲都传授给他们,就难免要遭人猜忌。

不过玄宗也只是做个样子,门面上过得去就行,反正太虚界的妖大多受气氛的影响,清心寡欲,很少出门。因此虽禁止它们进入藏玄阁,却不禁止他们旁听讲道,也不禁止弟子们的私下传授,毕竟当年也有几个曾被正式收为玄宗弟子。

玄宗有四大修炼神通法,分别为《混元破虚劲》、《玄幻悟真法》、《大罗天秘要》以及《太乙九天诀》。

这四法全部是七品经文,玄宗弟子入门必修其中一门。《混元破虚劲》是讲拳脚功夫,《玄幻悟真法》是讲道术修炼,《太乙九天诀》是讲各类兵器使用,《大罗天秘要》则是包含各种杂项,如医术、铸器、炼丹、卜卦、奇门遁甲……

这四大经文并不是上古的某位大能留下来的,而是历代玄宗弟子集合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最初只是一名掌教的突来奇想,流传下来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总结,去芜存菁,到如今重要性甚至超过“玄”与“正”留下来的功法。

第四章 玄宗四法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提问众生,因何原因动之于死地?人之妄动而死,只因其随波逐浪,顺世俗人欲之浪高而高,贪嗔痴疑慢五毒俱起,只知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知醉生梦死即自杀。身虽入死地,而不知死之源头,将死之时怅怅然,亦不知其何故。太上圣祖怜悯世人之心深切,度世之情急迫,不忍心世人如此昏昏而不明其理,所以从根本发脚处,试问世人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人虽惜生,却不知惜生之理。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厚生反而害生,执生反而难生。凡事都要适中,过犹不及,方合自然生生之道。”

“贪生**过强之人,怕死之心常动,求生之心过强,反而形成心理压力,造成精气神耗损,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疾病丛生。视听言动,念念不离于生,执生不放,怕死心动,这就是所谓动之死地。本为求生,反丧其生,本想离死,反而入死。事与愿违,画蛇添足。皆因违背生之道,过甚执生之故也。”

“执着求生者,有如披麻救火,自取其殃;又如食药充饥,自贻其害。由此可知,求生不能有妄心妄念。妄心动,则必死。”

东西并不是越古老越好,上古留下来的经文未必就比当代人创造的强,后代也不会总比不上前代人,否则岂不是越活越过去了。

玄宗每一名弟子在仙逝前都会将自身武学经验归纳成书,或者直接创造一门武学留给后人,而那些负责编书的长老,就会从这些书中寻找出精华之处,归入四大经文当中,一点一点的前进。

“纲常伦理,与天地共其体用。周身内外,皆是生我之理,天地交合,皆是养我之生。本无死我之地,只因**妄动之心不息,所以才有死我之路。”

……

白庸虽是半途插入,但以他如今的修为见识,很快就听明白在讲的内容,这是《大罗天秘要》中的养生篇。对这些与世无争的树精花妖而言,这种只讲大道,不讲小术的内容显然更为适合,而且植物所化之妖相比动物所化之妖性格上要更加温和,对打打杀杀不感兴趣,反而对如何繁衍族群要更为在意。

在玄宗,这些妖并没有进入藏玄阁的权限,倒不是说玄宗对它们的身份歧视,而是考虑到其它门派修者的想法。说到底它们是妖不是人,虽说修真者对血统并不是特别看重,可有这类观念的人也不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空话。

这些妖本来修炼的根基也是玄心正法,如果再学会一些玄宗独有的法术,很容易被人垢话,散布谣言如勾结妖族云云,玄宗虽然不害怕这些谣言,但总归不希望徒惹麻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