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一百一十章 大选(上)

第一百一十章 大选(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国轰动。

众议院有400名议员,其中300名议员按照各省选民数量分配,但每省至少保证三人。另外100名议员由皇帝指定。

任何立法,需要两院分别批准才可生效。

一直以来,由于复兴党树大根深,皇帝本人又是党魁,国会和政府变成了合作机构,争斗反倒多半是复兴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居多。在野党中成气候的都被拉入了执政同盟,其余的多半只能发发牢骚,提提建议,偶尔揭露点弊案已经算很不错。大的弹劾,往往都是执政同盟自己或主动或被迫地清洁队伍,甚至很多时候是先得了皇帝的首肯。

不过,这样一个体制现在却遇到了挑战。

先是复兴党两次大分党,农民党,〖自〗由党,炎黄党等纷纷开始活动,乃至各自寻找盟友,然后是复兴党内的劳资关系委员会**出来组建社会党,复兴党中青代大批精英纷纷跳槽。接着是〖自〗由党和公民党以〖自〗由为主题发动论战,引发复兴党内的死硬派反击,举国轰动。可最后的结局却是甘肃复兴党一票大佬被抓,皇帝出来平息事端,以电台讲话的方式把政争直接亮到了全体国民的面前,对两边都做了批评,但尤其表示要依法严惩甘肃和中枢涉案人员。

1908年注定是一个让人眼huā缭乱的年份,也是一个让后世牢牢记住的年份。

这一年,东西方的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经济大国,国土大国加人口大国,先后开始了至关重要的大选。

在〖中〗国,大选的涵义只有一个:国会选举。

〖中〗国的国会体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怪胎,一度在西方被称为“东方罗宋汤”。

中华帝国宪法(1895年版)其实是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随后就是最高法院介入,乃至〖中〗央多位复兴党干将引咎辞职,直接干预司法的多位中坚被判刑。

形势变化之快,让人目不暇接,而置身其中的复兴党众人更是目眩神迷。

这一番震荡之后,总算皇帝给复兴党留了情面,替他们在国民之间做了保票,复兴党总算稳住了阵脚,一方面整顿内部,一方面着力抓好政务,借助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承办第四届奥运会等事件,终于挽回了民心,在民调上头又领了先。

可奥运之后,皇帝突然又宣布,按照宪法,国会组织法等规定,他决定在这一次的大选中,将众议院那100个皇帝委任议员中50个本届改选的席位,委托给已经实行宪政的各省参政院分别推选。

而贵族院方面,皇帝在每个省的提名权都交给地方参政院,由他们提名,交选民投票。

甲午年镇**北上统一〖中〗国,组成了“国家临时最高委员会”宣布召开制宪会议,由各省份“代表”在北京讨论制宪。在南方镇**统治区的所谓“新政省份”以现有的谘议局改组的地方参政院推举了立宪代表,而在北方,由于未行“新政”采取“国家临时最高委员会”委任,登报公示的方式。

如此一来,镇**中间的大批北方籍干将,也作为北方各省的“代表”参会。

立宪会议是一次胜利的大会,结果并无悬念:在山呼海啸一般的“皇帝万岁”声中,陷入狂热状态的议员们以压倒优势投票通过了1895年版帝国宪法,确定了帝制,并在“新政省份”按“临时选举法”规定的选民条件进行选民登记,然后对这一部宪法进行投票。

在这部宪法中,国体被定为君主立宪,宪法却并非“钦定”而是“民意代表投票”“全体选民批准”但第一部分却首先明确了“君上大权”然后才是国民权利。

国会两院名为参议院,众议院,实际上参议院就是贵族院,参议员必须为帝国贵族(准爵除外),一共120名议员,其中三十三个省级行政区每地有三位,一位民选,一位由选民在皇帝提名的三个候选人中选举一个,还有一位是皇帝指定。此外的席位,是帝国世袭贵族担任,如因故无法出席,可以委托指定议员代行权利。未来每新设一个省级行政区,则增加同样的三个席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