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九十六章 公正的支柱

第九十六章 公正的支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记起来,当年林正道在甘肃主持刷新政治,打击黑恶,也曾经被称为‘林青天’,‘当代包拯”,张铁坚被称为’当代展昭’。在这里,我并不讳言我对林正道和甘肃很多官员们的感谢,是他们改变了甘肃的面貌,为甘肃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提升了甘肃国民整体的福祉,这毋庸讳言。但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现代青天,这么快地,就从法律的维护者变成了法律的破坏者?为什么可以无视公平和正义,粗暴地损害无辜国民的利益,却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庇护?是什么让‘青天’变成罪人,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对形形色色的‘青天’失望,最后产生怀疑?”

“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在昊天的启示下明白了一些东西。”皇帝平静地说道,“在这样的高压社会里,一切的民间矛盾,都只能诉诸于求助权力。被权力迫害的,就求助于更强的权力。人们歌颂的也就只是包青天,而从不期望于公正的法律。因为法律只是权力的附属物,是权力者个人意志的玩物,法律没有自己的尊严。”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国民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只能依靠官员的个人觉悟和能力。包青天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本身有英雄情结,以为民请命自许,担负着对抗体制的责任。而在这个权大于法的社会里,他们要对抗权贵,就只能依靠更高等级的权贵。因为法律说到底是依附于权的。包青天如果没有皇帝撑腰,他也只能被人玩弄;其他青天如果不能获得最高权力者的庇护,最后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样问题就来了:包青天要有很高的道德,很高的才能,很强的勇气,他要为民请命,对抗权贵,甚至无法依靠法律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能依靠更高等级的权力来支持。那么包青天又要会做事,还要会讨权力者的欢心,会做人,还要刚直不阿,能对官场里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给与无视。他还要善于辨别权力者的忠奸善恶,手腕魄力,辨别权力者能否长期保持自己的权力,还要面对自己的靠山一旦谋取私利,自己到底要不要继续追随这些靠山,或者被抛弃,身败名裂的艰难选择。这样彼此冲突的要求之下,有几个人能做到包青天?这其中又有谁真地能一直做包青天?”

在各个镇子,县城的广播点,很多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早已听得稀里糊涂,完全不明所以。一些听得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的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解说。

第九十六章 公正的支柱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我们这个国家最根本的治理手段:权力和法律。而这,也和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皇帝的声音,就这样回响在城市的上空,随着无线电波向着四面八方延伸开去。

“我相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知道包青天。坦率地说,我也很佩服这位先辈:铁面无私,明辨忠奸,不惧权贵,为民洗冤。尽管历史上的包青天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还无法完全确定,但至少演义和戏台上的他,有足够的智慧和胆识来对抗黑暗,自然也就被一代代的人民赋予了越来越高的赞誉,也被寄托了我们对于政府的期望。”

“不过,虽然我们被包青天的故事所感动,但纵观历史,这个民族绝大部分的官员,是不是真的具有包青天的才能和品德?那些嘴上说着‘为民请命’,‘官清如水’,‘明镜高悬’的官员们,自称以开封包拯为楷模,也很乐于被称为‘青天大老爷’,但他们真的当得起这个称呼吗?”

“非常不幸地,尽管我们都期待着政府的上上下下都是包青天一样的清官,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历朝历代,绝大部分官员都不是包青天。他们或者才能不足,或者德行有亏,或者想做包青天却被权贵打压,郁郁而终,不得伸展抱负。可见,包青天虽好,却不常有,甚至可以说过于少见。也是因此,人们才越发向往包青天。”

“可这样一个稀罕物,能作为我们国家政治的依靠吗?我们的国民,要保护自己的权利,能够真地依靠如同包青天一样的官员吗?如果一个社会要依靠包青天来对抗权贵,为民请命,在一片污浊之中我自清,那对国民来说到底是一场喜剧,还是一场悲剧?又是什么让我们的传统社会中,真正的包青天少之又少,反倒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

“总结一下历史,结论是残酷的: 我们只能依靠包青天,又偏偏很难真正遇到包青天。偶尔出来几个,又被这个强大的体制淘汰掉了。”

人们面面相觑,很多老学究心有不甘,却又偏偏无可奈何。

事实就是如此残酷:千百年来,无非就是那一个包青天,或者再多算上一个海瑞。清官有多少?大部分官员是真的不贪,还是吃相没那么难看?所谓的正义,到底要去哪里去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