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四十九章 百年大计(完)

第四十九章 百年大计(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杜威看来,德国研究型大学的这一套体制固然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但至少在德国运行得很好。从学术成就来看,德国的确在几乎全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站在了世界最前列…而让之前曾经在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英法瞠乎其后。

他认为,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很好地体现了互动式教育,生活型教育的思想。把单纯的理论授课变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把课堂听讲的枯燥生活变成了自己动手进行研究。

这一套体系,可以从年轻的优秀储备人才中选出那些大有前途,并且适合继续做研究工作的人,这些年轻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而领会了研究的精神…并且因参与而获得激励。

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就通过这样一套体制…再配合创建专业科学刊物,终身教席制…大学与工业界的研究实验室的合作,以及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研究体系,最终保障了德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上的领先。

杜威指出,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已经不仅仅是德国的专利,英美都在着手学习德国的学术体制,比如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仿效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设置,这也是未来美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谈妥了至关重要的一项改革决定,两人之间的距离明显拉近许多。说着说着,又转回到大学教育的问题上。

杜威对美国式和英国式的大学却有些不满,认为过于书本化…导致了英美教育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德国。

这其实也是郑宇一直很感兴趣的问题。

这个时代,德国的大学教育冠绝世界,德国式的大学教育也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杜威很是推崇德国的研究型大学,认为把学术自治处理得更好,既有自由又有科学。早在1737年,哥廷根大学哲学院章程就规定“所有教授,只要不涉及损害宗教、国家和道德的学说,都应享有教学和思想自由这种责任攸关的权利;关于课程中使用的教材及讨论的各家学说,应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这一尝试最终由柏林大学完成,并开创了“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理念,并且从一开始就把专门的科学研究作为主要要求,把授课作为次要要求,不再以博览群经和熟读百家为能事′而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原理′提高思考能力和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郑宇回想了一下前世他所理解的历史,德国确实有很多著名学派和实验室,比如有机化学的莱比锡学派,数学的哥廷根学派和柏林学派,社会学领域的法兰克福学派等等。从德国在学术和经济领域的成就来看,这套体制也自然有其成功之处。

但问题是,德国这样宽松的教育体制,能适合中国吗?

为了引导和训练学术从事研究,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大学研讨班。在讨论班里,学生是活跃的合作者,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直接接触。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和教授共享研究结果′而且可以共享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机会接触到科学研究的前沿。

德国的李比希第一个在大学中设立了实验室,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建立了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和导师组成一个研究整体进行开发的大学科研体系。

在德国大学,学术自由首先是研究自由,其次是教学和学习的自由。教学的自由是教师可以讲授自己选择的东西,而学习的自由则是学生可以摆脱一切强制和必修的训练,背诵,提问和测验。在德国的研究型大学…任何一名教师都不会受到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指导,甚至很多人知识无薪讲师,没有工资,其收入来自于选修其课程的学生所交的听课费。

在研究型大学中,教授和学生有着密切的互动,往往以导师为中心形成“学派”。而在这种学派中…学生是自由的,其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对导师的认可进入学派,又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学派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德国,学生只要被录取,除了自主挑选老师和课程,甚至无须参加考试,而且有一到两次机会更换学校。大学不会对学生的私人生活进行监督,也不进行任何惩罚,学生可以不住集体宿舍而自己租房…也无须支付总体的学费,而是对每一门课程支付学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