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一百八十章 北风起

第一百八十章 北风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饥荒在持续。

没有人知道,之前北风计划中的各个小组,利用伪造的英镑纸币套取了大量卢布,随后在俄国大肆高价采购粮食等重要物资,运输到瑞典,从而诱发并持续推升着俄国的通货膨胀,并导致了严重的囤积居奇。

俄国人仅有的资金,由于战事的窘迫不得不用来购买军需,而他们试图从法国获得新的贷款购买粮食的企图,又因为某些资金对俄国国债的疯狂抛售,导致俄国国债的收益率节节走高,融资的成本高得吓人,而掌控法国金融界和企业界更是漫天要价。

每天清早,俄国的城市中都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场景:一辆接一辆的马车向城外拖运死尸。饥荒之下,很多孩子出现了营养不良,老人更是在饥寒交迫之下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到处都是黑纱,满脸悲哀的市民看着穿梭往来的名贵马车,看着夜间灯火通明歌舞升平的贵族宅邸,眼中都闪烁着某种危险的光芒。

此时的俄国,自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4年颁布《省县两级地方自治法令》以来,地方自治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从1864-1884年,各地方自治局提出了2623项申请,其中约有近半数的申请所提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罗斯,圣彼得堡。

由于铁路工人的罢工,游行此起彼伏,而政府的高压政策出人意料地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尤其是随着克罗帕特金战败,连很多部队也在各种谣言之下出现了混乱,整个俄国的交通体系时断时续。

由于大批的牲口和车辆被征用于军需运输,再加上铁路的混乱,刚刚收获的大批农产品无法外运纷纷腐烂,而城市则开始发生了恐怖的饥荒。

在莫斯科,乃至圣彼得堡,之前储备的军粮都已经运输到前线,面包的实际存量连一个月都不到!这让俄国政府内的知情者忧心忡忡。面包店的价格几乎一天一个样子,而各种各样的可怕谣言如同荒原上的野火一般飞快地传播。

“德国佬和犹太佬正在囤积粮食,至少还要涨十倍!”

四十年来,这些地方自治机构通过不懈努力,使俄国在教育、卫生、交通、民间金融各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办起了1万所初等学校和大量的“扫盲班”;1898年在34个设有地方自治局的省份内建立起2000多个图书馆;乡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大提高,20世纪初俄国的单位人口医师占有率比19世纪70年代增加4.4倍,主要是在农村地区设点;地方财政支出的1/4~/1/3用于医疗卫生,医院服务的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而且是免费医疗;在农业方面建立了不少示范农场,大力推广机械化的新式农机具,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率;34个省的359个县里设有243个地方自治会邮局,这其中2/3的邮局架设了电话网并设立了乡村通话点。在城市里建起了排水设施、道路照明、剧院、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

正如维特在1899年政府报告中无奈地承认,“地方自治机构已经极大地替代了地方政府的权力”。经过1864和1890年两次《地方自治机构法》的颁布,地方自治机构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组织机制越来越完善,其立法和施政的着眼点也逐渐从“国家性”转向“公众性”。这一切,都在为俄国走向西方式的民主宪政道路逐步打下基础。

不过,由于亚历山大二世沙皇的遇刺,亚历山大三世沙皇采取了强硬政策,尤其是尼古拉二世上台后刻意地模仿自己的父亲,却又缺乏灵活的手腕和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在施政上过于笨拙而刻板,把之前的明里高压加暗里收买和通融变成了真正的高压政策,反而让俄国地方自治机构变成了酝酿不满,宣传自由主义和反沙皇***思想的温床。

近年来的加税,征兵,强制募捐,已经让地主,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主的地方自治机构怨声载道。而一连串的失利,更让他们高傲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重创。沙皇的神话,正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心中逐渐坍塌。尼古拉二世,逐渐从虚幻的偶像还原成了怯懦而昏庸的统治者,一些之前只敢在私下议论的东西,开始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地方自治局的议事日程。

在全俄各地,乡绅,商人,教师,甚至政府官员,组成了形形色色的沙龙,俱乐部,小团体,纷纷讨论着停战,宪政,减税。很多人把战争归结为居心叵测的德皇耍弄的阴谋,目的是削弱俄罗斯,看吧,德国人已经和中国人打得火热!可现在是谁掌握着俄罗斯的大权?是谁把皇上怂恿到了东方?是那个皇宫中的德国女人!

“听说后边就是那个德国女人……俄罗斯要被他和……他那个无能的丈夫毁了!”

“上帝宽恕你这个罪人!你在说什么呀,沙皇陛下是全体俄罗斯人的父亲……”

“看看你的父亲做了什么,蠢货!他正在毁掉俄罗斯,而在此之前,你和你的家人会一个接一个地饿死冻死!”

……

为了抢粮,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打死或者踩踏而死,愤怒而恐惧的市民甚至已经多次冲击粮店。连作为马料的燕麦和豆子都有人在高价收购!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