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三十一章 新青年(下)

第三十一章 新青年(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和民族,固然需要军国民精神培养出来的青年一代,需要团结,需要尚武,需要服从,但如果是片面地强调这些,忽视人的多样性,不但背离了郑鹰和他本人一再强调的中庸,也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更违背了人性的根本准则。

如果所有青年都是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产物,这些个体之中的主动思考被埋没在领袖的语录和各种“官版”书籍之中,思想受限,行为受限,除了面孔不同,内里的思维逻辑基本都是一个模子,缺乏思想的碰撞,没有创造的主动,那个时候还会有科技进步吗?会有灿烂的文化吗?会有伟大的思想吗?会有灿烂的艺术吗?

如果这些都没有了,那文明也就陷入了停滞,最后这个国家剩下的还有?

今天谢持导演的这一幕,更让他多了几分警惕。

他目前推动的一些,很有可能正在被某些各怀心思的个体乃至群体努力导向某种方向。如果一味地放任,那建立的体制也可能会走向极端,变成一直极力避免的。

今天这一出,也是郑宇最近反复思考的结果。

自从在哈尔滨看到了狂热的红袖标,他就隐隐有了某种忧虑。后来了郑鹰等人的来历,郑宇对这个少年团-青年团体制也做了更深入的理解,有震惊,有兴奋,但也有莫名的恐惧。这个体制,无疑借鉴了另一时空里苏联的某些体制,也同时借鉴了德国的某些体制,以及英国贝登堡创立的童子军制度。

其实郑宇在这一点上倒很佩服郑鹰。郑鹰的一切举措,都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从那个时代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布局长远。

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宗族聚居,元明清一脉相承的愚民政治,满清的殖民阉割,让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国民缺乏国家认同感,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也缺乏组织纪律性,他们散漫而懦弱,保守而愚昧。这样的国民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也谈不到优质的工商业劳动者或者是理想的兵员。

要发展国家,强大民族,首要的其实还是落实在人的素质上。没有高素质的国民,无论多么美妙的设想,也都只能落得一场空罢了。

可如果反呢?

民权,自由平等,这些美妙的名词,这些很多**者津津乐道,甚至被一切**者在煽动**的时候都喊得山响的美妙名词,如果现在就灌输给这个国家,尤其是青年,又会带来些?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句话很无奈,却实在是经验的总结。面对这个庞大的帝国,这个刚刚走出蒙昧,奋力追赶时代潮头的民族,他的大多数成员,能够理智和坦然地对待这些在欧美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贯彻的吗?一旦放纵太多,结果又会如何?

通过少年团和青年团,郑鹰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进一步灌输民族主义思想,以半军事化管理加强青少年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律和服从,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同时也给这些个体在社会上的发展提前打下基础。

近些年,随着国家财力的充裕,人才越来越多,青年团和少年团组织也开始从主要城市向下延伸,覆盖面越来越广,培养也越来越系统。一批又一批素质不的青年团员乃至少年团员走上社会,很快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但在郑宇看来,这一切固然可以解决国家急需,甚至在某些有心人的掌握下,可以潜移默化地把国家导向某种全面军国化的体制,可以做一个威权滔天的绝对**者,率领一个强悍的军事帝国征服世界,但问题是……这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国家,他规划的未来。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因应形势的变化,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郑鹰建立的这一套体制固然可以解决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这些年的工业化,国家强力机构的发展,中枢控制力的提升,军队的正规化和大扩编都受益于青年团少年团的培训体制,而且未来也将持续受益。

但如果一味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出现,那就是僵化。这个体制,究其根本好比是按照模子去批量生产某种人力,这对于把人纯粹当一种标准化消耗品或资本品的国家来说自然是无所谓的,但郑宇……却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体制。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