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827节

走进不科学 第827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华夏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第一台静电加速器、科大的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研究所等等……全部出自赵忠尧老院士之手。

当初西漠的那声龙吟,便是赵忠尧院士的心血。

可惜赵忠尧院士逝世于1998年,没有坚持到两弹一星勋章发放的那天。

与赵忠尧院士同样可惜的是他的学生,仅比他小5岁的王淦昌院士。

王淦昌院士参与了华夏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

也就是三大奠基人中的最后一位,赵忠尧院士。

赵忠尧院士是1902年生人,大学时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师从该校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当时赵忠尧院士冒着惹怒密立根的风险,拿到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实验题目。

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赵忠尧发现了硬γ射线在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

并将这一重大发现写成两篇论文,于1930年5月、10月先后公开发表——没错,1930年就发了《nature》

当时王淦昌院士改名王京,隐姓埋名了整整十四年。

《横空出世》这部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电影中,有句台词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在现实历史中,第一个被问到这句话的就是王淦昌院士。

遗憾的是。

这实际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最终被卢瑟福完善,诺奖也由此颁布给了卢瑟福。

1931年秋。

赵忠尧院士得知国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毅然决然的回到国内水木大学任教。

他第一批教出的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

后续又培养出了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朱光亚、邓院士等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